9月4日,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支气管哮喘患者协会成立1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。自成立至今,该协会已探索形成了集哮喘专病门诊、慢性呼吸病宣教中心、哮喘患者协会“三位一体”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整套工作方法。
何权瀛教授(左)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支气管哮喘患者协会颁发的“特别大奖”,以表彰他10年来为哮喘患者管理作出的贡献
9月4日,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支气管哮喘患者协会成立1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。自成立至今,该协会已探索形成了集哮喘专病门诊、慢性呼吸病宣教中心、哮喘患者协会“三位一体”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整套工作方法。
通过对患者进行长期系统教育以及群体的全程管理干预,同时为患者提供相互沟通、学习、自我教育的平台,促进改善医患关系、节约医疗成本等。有统计显示,接受“三位一体”教育管理的患者,85%哮喘控制测试达到良好以上,显著高于非教育组的37%;同时,因哮喘住院、急诊就诊和误工的比例分别为4%、18%和20%,明显低于非教育组。
2006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(GINA)明确将哮喘治疗目标锁定在哮喘控制,并且认为只要坚持规范的治疗,80%以上的哮喘患者均可达到良好控制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“三位一体”哮喘教育管理模式经多次评估均显示这种模式可使70%~80%哮喘患者得到良好控制,2007年卫生部将此项目列入“十年百项推广项目”向全国推广,2009年此项工作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。
■ 现场传真
在哮喘管理中探索新的医疗模式
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、北京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 这个项目正在探索医疗模式改变的出路。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,虽然使患者受益,却影响了医患之间最原始的沟通关系。同时,新技术使医疗成本提高,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医疗改革过渡阶段产生的一些问题。如何解决这些问题,该项目的实施正是在不断的探索中。
当前诊断与治疗办法发展不同步,新药与新设备并不能解决全部疾病问题。慢性的、由环境与遗传作用的、复杂的、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,其预防、防止复发、康复和疾病管理都需要医生全过程投入,而不是简单通过高技术解决。改善医患关系,医患长期建立相互指导、相互学习的关系,增加医患之间的了解和沟通,使医生对患者疾病状况、家庭状况有更多的了解,都是值得探索的。该项目正在践行的方式方法正是在不断探索,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。
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支气管哮喘患者协会负责人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何权瀛教授 1993年就有指南提出患者教育,但很少有人从事这方面工作。我认为疾病特别是慢性病防控中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是最根本的,比如哮喘患者对治疗周期的不理解、对激素应用的恐惧及对预防的不了解都对治疗有着很大影响,需要经过患者教育得到改善。所以我们努力从当初的哮喘患者学习班扩大到哮喘患者协会,为更多哮喘患者获益努力。如今,看到患者节省医疗费用,哮喘控制率提高,是对我们医生最大的安慰。
事实上,大多数哮喘患者可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的综合评价指标。哮喘控制的复合指标为无(或≤2次/周)白天症状;无日常活动(包括运动)受限;无夜间症状或因哮喘憋醒;无(或≤2次/周)须接受缓解药物治疗;无哮喘急性加重;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。
通过哮喘患者协会,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哮喘患者及其家属防治哮喘的积极性,通过患者自身示范和辐射作用,加强患者之间及医患间交流,使广大哮喘患者最大限度地享受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益处。改变哮喘患者以往“因症就诊”和医生消极坐等患者上门的医疗服务模式,使之成为医患双方共同努力、长期持续防控哮喘的先进医疗服务模式。
我们进行的哮喘教育管理工作为探讨如何弥补公共卫生、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裂痕做出了有益探索。 (斐音 整理)
copyright©医学论坛网 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复制、转载或镜像
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-1 (京)网药械信息备字(2022)第00160号